中文     English     日本語    
所在位置:首页>喜薰实验室
中国香道源流简介

“香道”的称呼,源自日本。在日本,香的固有认知被打破。香,不仅仅作为散布芬芳的背景存在,更成为一项独立的审美,达到了“道艺”的高度。香道的兴盛,使得人们在插花、品茗的雅集之外,又多了闻香的选择。

然而,追本溯源,香道缘起于中国。华夏这片土壤,孕育出最早的关于香的生活美学。史料记载:公元753年,鉴真和尚东渡扶桑,在传扬佛法的同时,也将香的使用普及到日本。因而,现今所谓的中式香道与日本香道之间,存在着“源与流”的紧密联系。


 

烈火中的芬芳

如果说对香气的追寻,是人类的一种本能,那么对香气的捕捉,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国人对香气的探索,开始焚烧这一简单的动作。先秦,人们将具有特殊芳香气息的芳草植物,譬如艾蒿,投入熊熊大火中,让芳香之气上达神明祖先。

中式熏香与火息息相关,一直到宋代,始有“隔火熏香”:将香丸搁置在银叶之上,借助埋入香灰之中的炭火之热催发香气。看似不见火,其实不过是将明火隐藏起来使用而已。现代的电子熏香炉,也是同样原理。到了明清,伴随着线香、盘香等香品的问世,人们又公然用起火来,焚香一词深入人心。

火,在中式香道上具有特殊的意义,它既是中式用香的手段,也是中式熏香的特色。那被热力催发的香气,有别于自然之芬芳,却别有滋味,更具烟形之美。

 

东方调、木质香

先秦的两部经典,《诗经》与《楚辞》,记录了江蓠辟芷、幽兰杜若等大量的本土芳香植物。这些香草香花,虽然没能成为中式熏香的主角,却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员。这些散发着辛香,混同或浓或淡药香的香料,共同构成了西方人印象中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调。

汉唐时期,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,中外交流的深入,人们接触到更为宽广的香料世界:散发着柑橘气息的乳香、滋味无穷的沉香、充溢着清凉之气的龙脑、禅意无边的檀香……迅速的,国人表现了嗅觉上的偏好。中式熏香由此渐渐形成明确的基调——以沉檀等沉稳醇和的木质香为主题,以兼具爆发力与穿透力的树脂类香材作点睛之笔。

东方调木质香的香氛选择,厚重如山岳,典雅而内敛,契合国人的精神,也展现了中式熏香别具一格的香氛个性。

 

香的和合之道

与西方普遍地从动植物中提炼、萃取高浓度芳香物质不同,中式熏香更早地发现了不同芳香原材间的和合之道。

西汉初年,国人已经开始了合香的尝试。考古出土了这一时期的四穴香炉,人们在四个炉穴内放入不同的香料,同一时间点燃,不同的香气在炉内交融,浑然成一味。不同香材的组合,譬若沉香配以白芷,沉香配以甘松,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香氛;而同样的几种香材,以不同的比例调配,譬若沉香配以百分之二的白芷,沉香配以百分之五的白芷,整体香氛也各有不同。依凭大胆的尝试与经验的累积,合香的奥义被发见,并在制香师间口耳相授,代代相传。

及至中式香道发展的巅峰——宋代,合香的一套法则已经非常完善。若干经典香方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,编纂成香谱传世。香的和合之道,关乎各家饭碗,成了中式香道最隐秘的部分。